> 专题专栏 > 重要专题 > 优化营商环境专题 > 营商信息
创新举措!杭州优化营商环境出了哪些实招?
时间:2023-02-15 16:29 来源: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:

作为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、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,杭州紧紧围绕市场主体需求,先后5轮推出578项改革举措,促进有效市场、有为政府更好结合,实现以更优营商环境推动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2022年,杭州市在册市场主体总量167.8万户;41家企业入选“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,上榜企业数连续20年蝉联全国第一;连续4年蝉联“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”全国城市首位。


全过程减负  助力市场主体“轻装上阵”

坚持“应减尽减、能减尽减”,推动系统平台集成、数据信息共享、做优信用体系,推动“数据跑”代替“企业跑”,实现企业办事更为简便、智能。

一是企业办事“一照通办”。强化数字赋能,推行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制、电子证明、电子营业执照等方式,率先在全国实现21个部门的251项企业办事事项凭营业执照“一照通办”,共计减少企业申报材料753件、精简率达41.6%,其中681件材料无需申请人提交。

二是企业年报“多报合一”。通过梳理年报事项、统筹年报时间、共用年报平台、共享重复信息等举措,推动实现市场监管、税务、社保、海关等事项年度报告“多报合一”,每家企业少填报年度重复数据62项。

三是企业无违法违规“一纸证明”。共享市场监管、消防安全、医疗保障、生态环境等15个领域监管信息,实现企业在线“一键”申请,即可生成企业信用报告(无违法违规证明),“一纸证明”各类无违法违规情况,平均办理时间从近2个月缩短至“秒开具”。

四是探索直营连锁餐饮企业食品经营“评审承诺制”。对通过评审、符合条件的直营连锁餐饮企业总部,在其新开办连锁直营门店时,只需提交“直营连锁餐饮经营企业承诺书”,即可免于现场检查,直接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。


全流程优化  实现项目落地“加码提速”

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按照“一阶段一件事”原则,协同相关业务、优化审批流程,让服务更贴心、项目审批更快捷。

一是创新“一码管地”。运用“土地码”,整合土地出让、规划审批、竣工验收、不动产登记等业务链条,形成“赋码上云、按码供地、码上服务、见码发证”的数字治理新模式,实现工业项目不动产权证发证“零材料、零等待、零跑次”。

二是深化“用地清单制”。全面推行区域环境影响、水土保持、压覆矿产、考古调查勘探等评估普查前置,土地储备机构对照“用地清单”验收把关,实现企业拿地后注意事项“一单清”。

三是优化“分阶段”施工许可。实施施工图分类审查改革,持续优化施工许可办理流程,将施工许可细分为基坑围护、主体工程底板及以下、主体工程底板以上、专项工程四阶段,提前项目桩基进场时间,有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。

四是推进工业项目“联合验收”。将规划核实、用地复合验收、消防验收(备案)等7个事项纳入工业项目联合验收环节,实现3个工作日办结。


全要素保障  提供创新创业“阳光雨露”

坚持“我负责阳光雨露,你负责茁壮成长”理念,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创新人才、技术、资金、数据等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,全力做好生产要素全链条供给。

一是迭代升级“杭州人才码”。实现人才办事“一站入口”、双创“一帮到底”、生活“一码畅享”、服务“一呼百应”。截至2022年底,已有100余万名人才领码,提供服务1000余万人次。

二是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。依托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,集成专利信息服务、快速专利预审、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等场景应用,有效破解知识产权事权散、链条长、门类多的问题。成功推出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数据知识产权质押。建成中国(杭州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高端装备制造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22个月缩短到3个月。

三是做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。开发上线“杭州e融”金融综合服务平台,发布396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专属融资产品,创新推出“定向需求发布,指定银行直接受理”“公开需求发布,多家银行抢单”、智能撮合等模式,累计撮合10万笔、2830亿元。

四是有序推进公共数据开放。做好公共数据开放的制度设计,出台《杭州市有序开放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产生的部分公共数据实施方案》《杭州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》《杭州市公共数据开放综合评价指标》等文件。累计开放数据达51亿条,数据集文件被下载次数超1300万次。


全方位创新  聚焦企业需求“靶向服务”

坚持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,持续创新突破,加强数字化建设,不断优化政务服务,实现服务更便捷、更暖心,监管更精准、更规范。

一是升级“亲清在线”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。打造“一网通兑+条块联动+第一时间+精准直达”的政策服务机制,实现发展改革、经信、商务等20多个条线政策一网汇集,创新“申报零材料、审批零人工、兑现秒到账”,确保早兑快兑、应享尽享。

二是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。构建起涵盖“措施覆盖、服务完备、审批便捷、清查成效、效能保障、主体感受”等指标的评估体系,开展全市域评估。通过定期监测、归集、通报,及时清理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,有力保障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地。

三是健全轻微违法行为容错制度。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清单,明确对食品外包装、广告发布、互联网经营服务等方面存在的14种轻微违法行为,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,并在行政执法中推广运用说服教育、劝导示范、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。